目前世界上至少发现了420 个这种类型的矿床、加拿大、美国、原苏联、西班牙、葡萄牙、塞浦路斯、南非和日本等都是该类矿床的重要产地。黄铁矿型铜矿是指与海底火山作用有一定联系的含大量黄铁矿和一定数量铜、铅、锌的矿床,西方多称该类矿床为"块状硫化物矿床".这种现代矿床是1978年在北纬21度附近的东太平洋脊上首次发现的,虽然铜锌品位很高( 铜6%, 锌29%),但脊上发现了一个长970 米,宽200 米,高35米,拥有2500万吨矿量的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第一次达到了具工业矿床的要求,其矿石含铜最高为11%,含锌0.8%,还含少量的银(PPM),钼(0.03%) 和锡(0.03%)。
1982美国又继续在北纬13度的海域进行调查,又发现了好几个矿床,最近在加拿大温哥华岛附近海域的埃克斯普劳勒中脊1%,但在原苏联这种类型却是头等重要的,占其铜总储量的30.6%,这种类型的重要矿床有:加拿大的萨德伯里,汤普逊,林累克,美国德卢斯杂岩,原苏联的贝辰加,诺里尔斯克,塔尔纳赫,"十月",澳大利亚的卡�钒投略友�,芬兰的哥达拉赫带,当然还有我国金川白家咀子的特大型。
|